提高邻家女孩学习成绩的尝试

2019-04-03 12:59 阅读(?)评论(0)

提高邻家女孩学习成绩的尝试

顾  震

去美国休斯顿将近五个月,10月底回到苏州,第二天就见到了邻家女孩和她的母亲。邻居几个月不见,我又从美国给女孩带了点吃的,话就很多了,聊了一会,很自然地转到女孩的学习上来。女孩和她母亲告诉我,数学考了91分,语文和英语都是80多分,将近90分,看得出她俩都蛮高兴,我说:“这成绩比以前是有进步,但还有很多提高的空间,你起码要考…(我顿了一下)前五名!”出乎我意外,女孩很爽快地回答:“好,一定努力达到。”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自信,对此我很欣喜。

 对这几个并不起眼的分数,我们谈得挺热烈,这是有缘故的。将近一年前(2014年年初),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见到女孩的父母在发愁,说女儿读初中了,但数学不好,当时我建议他们给女儿买本数学参考书,因发现他们对此并不熟悉,当天下午我就去“文化市场”买了本数学参考书送给女孩。和女孩父母的交谈中我得知,女孩数学才考60来分,语文和英语也只有70来分,刚读初一,就考这样的分数,确实太低了,难怪父母要着急。女孩是2000年出生的,可以说看着她长大,从小“爷爷!爷爷!”叫得很亲热,我觉得应该为她做点什么。

 说“为她做点什么”,其实就是想点办法,提升女孩的学习成绩,不过我还想做得多一点,想调查调查女孩成绩差的原因,看能否标本兼治。

     于是我比较深入地了解女孩的情况:她外表文静,好象没什么特长,智力只能说极其一般,性子比较慢,做事比较马虎,用她老师的话来形容,就是:“不认真,对自己要求不高。”我感觉她好象有点迷迷糊糊、得过且过的样子。这样的孩子我不熟悉,这增加了事情的难度,但既然动了这样的念头,我就得走下去。通盘考虑,我觉得我需要解决两个问题:一是提高女孩的学习自觉性,形成一种内在的努力学习的动力,另一是教她一些学习的方法。比较起来,第二个问题相对简单,女孩以前好象根本没涉及过这个领域,一张白纸,反而好处理;第一个问题比较棘手,这样一个马马虎虎、随随便便的女孩,怎样才能使她找回生活的激情,怎样才能在她胸中点燃一把火呢?更困难的是我可以选择的方法有限:责骂?不行!因为是邻居,我连重话都不能说一句,而且据我观察,对独生子女,责骂基本没用,尤其女孩,你骂得重了,她对你哭一场,哭完后什么事情都没变化;进行理想责任教育?我怀疑效果!我想女孩的学校应该进行过理想教育,但在这女孩身上我看不到什么明显的效果,如果我再重复一遍,只会增加女孩对此的疲劳感,说不定还会引起一些逆反心理。

      为此考虑了一些日子,后来我觉得一个办法可以试试:找一两个我熟悉的、学业事业都比较成功的女孩作为例子(不能用男孩,用男孩她会觉得差别太大),将她们的一些成长片段,真实地、具体地讲给邻家女孩听,看能否对她有所触动。好在我手边有这样的材料。另外,道理还是要讲的,除了责任外,还可以讲一点利益方面的内容,我们实行的是市场经济,孩子们一离开学校就会面对利益的抉择,所以讲一点利益并不为过,当然只能适度。

   方案基本确定后还得取得女孩父母的同意,我避开女孩找了她父母,讲了我的设想,并简单地介绍了我的方案,我实事求是地告诉他们,我没在教育系统工作过,但一贯很关注教育,我不敢误人子弟,误人子弟是犯罪!女孩父亲一口答应,说:“求之不得。”女孩母亲基本同意,但看得出有点顾虑,她的顾虑是,我介绍的是出国留学的例子,怕女孩听了也要出国,她听说出国留学要一二百万,他们工薪阶层有点力不从心。

     这是有道理的,而且是很现实的问题,不过换例子我也有困难。于是我说,用这事例只是鼓励孩子努力,并不是说一定要出国,实际上国内机会比国外多,这一点可以着重讲;如果孩子真想出国留学,那就建议她本科在国内读,拿全额奖学金到国外去读研究生(其实这不是我的建议,而是杨振宁教授的建议,杨振宁1999年年底在南京大学有个讲演,认为中国的本科教育还是不错的,研究生教育就不如美国了,所以中国学生可在中国读本科,拿到全额奖学金去美国读研究生。这个讲话影响了差不多一代中国留学生。)女孩母亲有点不信,说读研究生还能不出钱?我只能感叹这个世界变得快,也佩服留学中介的宣传做得好,我告诉她,2007年前中国去美国留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有全额奖学金,否则美国使领馆不给你签证,后来美国人想通了,中国人不像他们原来想的那么穷,而且为了孩子特别肯花钱,所以2007年后签证放开了,于是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有了爆炸式的增长,全额奖学金仍然有,只是中国学生似乎不像以前那样积极争取了。

     得到女孩父母同意后我请女孩到我家来,我对她说,你读中学了,不是小孩了,今天我想和你谈谈你以后的生活道路,女孩的眼波闪了几下,可能她从没进行过这样的谈话。我说,你现在读初一,以后你或者读本科,或者读大专及中职,反正十年以内你会离开学校去找工作,如果那时的就业形势和现在差不多,你将会比较容易地在苏州本地找到一份工作,以后你的生活将和现在的年轻女孩一样,虽然有点平淡,但还是比较平静的。问题在于,你能确保那时的就业和现在一样容易吗?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速已经放慢,到那时就业会不会严峻起来呢?就算你找到一份工作,如果你的知识结构不好,你仍然拿不到满意的报酬 ,这正是现在美国大量出现的情况!到时你怎么办?你不能永远靠父母,自己的问题应立足自己解决,你应该有点忧患意识。

女孩大概从来没想过这样的问题,她用一半迷惘一半忧愁的眼光看着我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我停了一下,又继续说,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呢?比如说,你是否想过你也可走另一种道路,争取另一种生活?用现在时髦的说法,就是换一种活法!在你这样的年龄,同学之间差距并不大,但这是很重要的时间点,现在努力,加上走对路与现在不努力又走错路,今后的差别难以想象。我可以给你举一些例子,我知道不少学业有成、事业日上的女孩,她们中间有学者、工程师、律师、医生、金融工作者等,年龄都不过比你大十几岁,因为我和她们的父母熟悉,在我眼里,她们都是平平常常的小姑娘,就是这些平常的小姑娘,确定了一个目标,通过十多年坚定不移的努力,现在都已获得成功。这样说可能你还是感到不具体,那我给你讲讲我熟识的一个女孩——我的外甥女。

我外甥女现在是美国一家制药公司的研发工程师,博士学位。(我在女孩脸上看到了向往的表情,于是话头一转)十五年前她是一个和你差不多的小女生。我至今还记得她儿时的一些趣事:我外甥女很小的时候忘记性大,表哥有时会恶作剧取笑她。一次几个大人聊天,说我外甥女年纪最小,又只有她一个女孩(她只有表哥、堂哥,没有表姐、堂姐),以后要留在身边,还说让她学医,以后我们老了也可以有点照顾。我调皮的外甥听到了,就跑去取笑表妹,他对表妹说,你不能学医,因为你记性不好,学了外科,忘记内科,学了小儿科,又忘记外科,全部学完,全部忘记,最后只能去挂号!惹得表妹大喊大叫。后来年龄大一点,记性好了,但又有了一个怪脾气:她做作业、复习功课时不许父母看电视,否则她“会心理不平衡。”结果她小学中学十多年,父母只能陪着她不看电视。

就是这么一个人人宠爱的小妹妹,在中学里确立了自己的目标:本科毕业后,拿全额奖学金,去美国读研究生。(究竟她是怎么确定这一目标的,我不太清楚,也许这是她独立思考的结果,也可能受了一点表哥的影响,当时两个表哥都在大学里,正忙着准备出国留学。)确定目标后,变化很快就显露出来:学习越来越自觉,成绩有了提高,也决不沾沾自喜,总觉得离目标还很远。这样,孩子学习就有了内生的动力。还有两点我印象深刻:由于知道美国大学重视实践能力,我外甥女特别注意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,家里的一些设施、家用电器的调试、小修都是她包下,久而久之,父母在这方面对她有了依赖,后来她出国,父母在这方面大感不便,这与大多数女孩不一样,许多女孩对这些事毫无兴趣,甚至感到厌恶;她学英语,非常重视口语,当时英语考试还是以笔试为主,这一点她是明白人,并不一切围着分数转,所以到了美国,她在语言上没碰到什么困难。

进了大学,她仍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。中国的学生,高中是最苦的阶段,千军万马都要过高考这座独木桥,考上大学,大一、大二很多人会大大地放松一下。可我外甥女依然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次考试,因为美国大学要本科阶段每次考试的成绩(谁说美国大学不重分数?);她尽量跟教授们多接触,一方面向他们请教,另一方面还要请他们写推荐信;她要准备参加美国ETS的托福和GRE考试,这是读美国研究生的入门考试;她在班上担任班长,还在系学生会担任一个什么职务;她要在几百所美国大学中筛选出近二十所大学作为自己的报考对象,向它们投自己的简历,这需要在互联网上查阅大量的资料…,总之,几年本科生活,她始终忙忙碌碌,满负载运转。不过这也有好处,这些经历,锻炼了她的实际能力,现在的孩子出国留学,以上许多工作都由中介公司代劳,人是轻松了,但孩子少了这方面的锻炼和经验。

我外甥女大三的寒假中(2006年初),我到她家去找我妹妹有事,看见外甥女正在背“黑宝书”(当时新东方学校出版的GRE单词汇编,象一本词典,因是黑封面,被称为黑宝书,考生们人手一册)准备GRE考试,我问了一下进度,又算了一下日期,觉得很紧张,就对外甥女说:“你要排个计划,最好根据考试日子倒排,每天计划完成的一定要完成,否则你会来不及的。”和我妹妹说完事后我就回家了,到家后想起还有一件事忘了谈,就再给我妹妹打了个电话,在电话中听到有人在旁边大声哭泣,我问怎么啦?我妹妹告诉我,我一离开她家,我外甥女就大哭,说舅舅说的,她考GRE来不及了!我心里不安起来,就在电话里辩解(我在小辈面前失态是不多的),我没说她来不及,只说要排个计划,否则可能会来不及。我妹妹说,不要管她,她其实也是着急。

邻家女孩在我旁边听故事入了迷,脱口问道:“后来呢?”我说:“后来么,哭完以后,擦干眼泪,继续用功,而且比以前更加用功!”我发现邻家女孩动容了,我心里说:“好!触动了,有效果了!”于是又把话头转过来:不要以为我外甥女的学习生涯就是埋头苦读,她也有春风得意的时候!大四寒假里(2007年初),春节刚过,她就接到美国一所公立大学的电子邮件,通知她已被录取(用他们的语言说,就是给了一个offer),并告知,她得到了一份全额奖学金。当时她两个表哥都在国外读研究生,现在她又被录取了,我们全家确实很快活。外甥女原已联系好,过了寒假,去中科院在上海的一家研究所实习,同时写毕业论文,接到这封电子邮件后,外甥女认为,现在写毕业论文可以少花点精力了(!),于是分出一部分时间搞健身,学美容,这几个月在上海过得很舒心,而且很有收获,到了美国,不少学姐买化妆品都要请教她。

更有甚者,到了6月份,外甥女她们回校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并举行毕业典礼,外甥女在中科院上海研究所写的论文与她学的专业有点偏差,主持答辩的两位教授听后甚感困惑,其中一位开口问道:“你是不是想考中科院的研究生?”外甥女答:“不,我想出国留学。”问:“那是否搞掂了呢?”答:“搞掂了,美国×××××大学已给我offer。”又问:“读哪种研究生,学制几年?”答:“我读PhD5年左右。”再问:“有没有奖学金?”答:“有,我拿到了一份TA。”这教授有意思,继续问:“金额是多少?”外甥女只好老实回答:“每年38000美元。”这时下面一片混乱,许多同学高喊:“请客!请客!”最后教授不仅通过了论文,还对大家讲了一通话,大意是鼓励大家都要不断努力,为自己确立新目标。外甥女回苏州后不无得意地将这段经历告诉父母,我听到后说,这是小姑娘人生的一个高峰!

外甥女到美国后的生活反而比较平静,只是毕业时正逢美国金融危机,找工作碰到一点波折,但就在举行毕业典礼的那个星期,收到了现在那家制药公司的offer,其时她父母都在美国参加她的毕业典礼,当然非常开心。

我外甥女的故事讲完了,看得出,邻家女孩的情绪已经调动起来了,但我还想讲一点其他的。

我说,我脑子里还有一位女孩,我对她并不熟悉,但她的事深深感动了我!这是一位汶川的女孩(我问邻家女孩,知不知道汶川地震,她说知道,但不清楚,那时她还小。)她和你现在年龄差不多,地震中她被房屋废墟压住了,幸运的是没被压伤,实际上她被困在一个废墟形成的小空间中,头露在外面,手脚身体都不能动,因为灾情实在太严重,救护人员发现她没受伤,就叫她坚持一下,他们先去救更危急的伤员。最初的惊恐过去后,小姑娘做了一件绝大多数人都想不到的事:她开始复习功课。我是在当时央视一套的一个名叫《我们》的专题节目中知道这件事的,胖胖的女主持人王利芬用一张巨大的照片作为节目的背景,照片上一片废墟,女孩的头露在上面,身子的其他部分都看不到,脏兮兮的圆脸上看不到惊吓,也看不到悲伤,正在聚精会神地念叨着什么。这张照片极大地震撼了我,那女孩的举动透露了我们民族的一个秘密,显示了我们民族的一大德行:学习,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基本的行为之一,几乎和吃饭、睡觉一样,成为我们最基本的需求。和那汶川女孩相比,你的条件好多了,地震发生,山崩地裂,那女孩的家人还不知生死,在这样的情况下,人家还不忘学习,你这样好的条件,如不认真学习,难到不感到惭愧吗?

现在中华民族要复兴,这是一个长期的事业,也是你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,你没有理由得过且过,应该振作起来,认真学习,为国家、为民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,也为自己将来争取一个好的生活。

女孩接口说道,她决定听我的话,向那些成功的姐姐学习,改变以往的做法,成为一名优秀学生。我说,这种转变幅度很大,你将与原来熟悉的生活告别,新的生活你会有很多不习惯,你不要马上表态,我不喜欢五分钟热度,你好好考虑两个星期,如果到时你决心不变,我们继续谈下去。

两个星期后,我再找女孩,问她怎么样,她说她决心不变,我说,好,那今天我将教你一些学习方法,但在教你学习方法之前,有两个问题需再强调一遍:第一,你已两次表了决心,必须说话算数,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(女孩说她懂这句话的意思);第二,不要把认真学习当成一条望不到边的苦难之路,根本不是这么回事!刚开始时,由于生活内容、生活节奏与原来不同,你会感到很不适应,如果把这称为“苦”,那至多只能说是“先苦后甜”,等你适应了,钻进去了,你会感到极大的欢乐:一种是学习本身的欢乐,原来不懂,经过努力,你懂了,多开心,你还会明白,世界上的事之所以这样都是有原因的,一年天气分成四季,是太阳光直射和斜射的缘故,汽车轮子滚着走,是滚动摩擦力小的缘故,子女和父母相像,是遗传因子的缘故,电视机屏幕看着很舒服,是它的长宽比基本符合黄金分割的缘故;另一种是通过努力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欢乐,世界上最苦恼的是自己没法左右自己的命运,世界上最开心的是通过努力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或得到一种选择,这些道理你现在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,以后你会懂的。

现在谈学习方法。第一个方法,你上课时必须记笔记。我问女孩记不记笔记,她说不记,至多在书上记一些要点。我说不行,让你妈给你买几本笔记本,从下周开始,所有的主课上课全部记笔记。记笔记不是把老师课堂上讲的全部记下来,这既不可能也没必要,但也不是只把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抄下来。记笔记首先要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,咀嚼老师的每一句话,思想跟着老师的讲课走,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记下来。特别要注意老师解释的话、告诫的话、归纳的话及发挥的话,这些往往是很重要的。如果老师讲的和课本完全一样,比如讲例题,你可以不记,只在笔记上写“课本Pege×××页”。笔记不 能代替课本,它和课本应是互为补充的关系,所以复习功课时两者都要看。消极方面来说,记笔记能防止上课思想开小差,从积极方面来说,记笔记能培养抓住问题重点的能力,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,不光对读书有用,对以后工作、分析问题、处理问题都有用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第二个方法,怎么复习功课?每天,你复习数理化生(物)时,先不要打开书本和笔记,闭着眼睛想一想:今天课上讲了什么内容,讲了什么定理,引入了什么公式,这些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,课上讲了哪些主要例题,这些例题要用什么方法解。在脑子里过完一遍电影,再打开书本和笔记,针对刚才过电影时有点模糊的部分重点复习,让所有的内容牢牢记在脑子里。我刚讲完,女孩就急叫起来:“不翻开书想不起来!”我说:“想不起来就拚命想。”女孩说:“拚命想也想不起来!”我说:“那只好打开书本复习,这时复习效果应该比平时好。但你记住,第二天你还得将上一天课上讲的内容不翻开书在脑子里过一遍电影,如果第二天还是想不起来,那再打开书复习,第三天继续过电影,直到不翻开书就能讲出课本的内容为止!”

这个方法是倒逼女孩必须专注。逼她将主要精力(如果不是全部精力的话)放在学习上,读书必须专注,做什么事都必须专注,专注才有效果,专注才能提高效率。天分高、脑子特别好、过目不忘的孩子有,但仅是极少数,通过专注和认真,天分不那么高的孩子能弥补掉大部分差距。

这个方法还能锻炼提高女孩的记忆力,在她那个年龄,记忆力经过锻炼是能够提高的。

第三个方法是英语查词典的方法。我问女孩,你们现在还用不用英汉词典?她说,用啊,我让她把她的词典拿给我看看,一看居然是一本大部头的《牛津双解英汉词典》,这就可以了。我说,以后你查词典,不要光看中文的解释,还必须将英文的解释一起背下来,慢慢地过渡到只看英文解释,这对避免中国式英语,深入理解英语单词的涵义有很大好处。解释一下,女孩读的是民办的外国语学校(她父母下了大本钱,每学期要几万元钱呢!),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学英语,所以对英语要加点码。

这个方法是我的一位老师提出来的,他建议我们查词典要查英语原版词典,因为英语和汉语很多单词的内涵并不重合,他举了一个例子:farmerpeasant在简单的英汉词典中都译成“农民”,但实际上farmer指的是英美国家中农场的经营者、运作者,peasant指的是发展中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,这两个单词在英语中的指向是不同的,英语词典会把这些讲清楚。邻家女孩刚读初一,让她查阅英语词典可能不现实,背双解词典的英文解释还是恰当的。那本牛津词典太大,携带不方便,我送了她一本袖珍版的《朗文双解英汉词典》。

我说,学习方法就讲三条,多了记不住,三条够了,如果真正做到这三条,学校教的基础知识你就可以完全掌握好了,到时再说下一步。

另外,还要提两个要求:1,体育课和体育锻炼一定要上好,把身体搞好,目前女孩已经戴400度的眼镜,功课没学好,眼睛却搞坏了,这算什么事呢?2,要学会多向老师提问,自己有问题可以提,其他同学提问,你要尽量在旁边听,老师为学生释疑是老师的责任,不要不敢提问,也不要不好意思问。

女孩平时住校,周末回家,所以我能见到她的时间不多,故只能采用倾盆大雨式的办法给她讲了学习方法,估计消化这些方法需要一点时间。果然,接下来一二个月她的成绩有点上上下下,我问她是否已掌握新的学习方法,她吱吱唔唔,其实还没转过来,我对她说:“方法已经教了你,真正用起来还得靠你自己,这一点上没人能代替你。”

以后情况开始好转,女孩对我说她已基本上按我教她的方法学习,不知这话有没有水分?我说如果你确实能用这些方法学习,那课本上的内容将全部了然在胸,这样你应该逐步学会自己总结学习方法,向广度和深度进军。我半开玩笑地说,孔老夫子说过,如果举一不能反三,那就是朽木不可雕了,你可不要成为朽木啊!女孩脸上马上露出畏惧的表情,唉!胆子真小,一点自信都没有,我只好安慰她:“别怕,首先你必须真正掌握这些方法,如果到时你还是不能反三,爷爷再教你几手看家本领,不让你当朽木!”又开玩笑说:“爷爷这些看家本领连儿子、外甥、外甥女都没传,看来要传给你了!”

又过了点时间,已到5月下旬,我就要去美国了。我对女孩说,对我教你的那几条学习方法不要动摇,这些方法对你只有好处,决无坏处,我送你两句诗:“咬住青山不放松,管它东南西北风。”另外我布置她暑假里将初一上学期的数学补一补。

五个月回来,女孩虽有所进步,总的说来并不理想,已经大半年过去了,她应该可以学得更好一点。究其原因,我有责任,我应该抓得更紧一点,在关键的节点上应给予更多的具体指导,当然,去美国五个月是一个客观原因;女孩自己有责任,她虽说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,实际上不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孩子,她仍然游走在两种生活的边缘地带,一种是她熟悉的懒懒散散的生活,一种是我向她提示的进取的、但相对紧张的生活;女孩父母也有责任,他们虽然很着急,但对女儿督促不够,或者督促得不得法。

女孩能不能沿着进取的道路走下去,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?我不知道。这既取决于女孩的悟性和毅力,也取决于她对外界诱惑的抵御能力,比如说,网络的诱惑,还取决于她的父母,看他们能否有效地对女儿进行督促。女孩母亲背着女孩告诉我,有时女儿想起我的话就很认真,有时忘记了或被其他事吸引住了就很不用功,例如有一次周末回家就玩了一天QQ,不过女孩对我的话很相信,对父母的话基本不听,说他们根本不懂。我说,人家是远来和尚会念经,你们是隔壁和尚念经灵,不管用我的名义还是用你们自己的名义,总要设法加强对女孩的督促。

我可能已经到了退出的时候了。大概没人会责疑我的动机,但我有我的底线,那就是不能喧宾夺主,父母毕竟是女孩的主要监护人。我之所以只从大的方面勾勒一个框架,很少实行具体的指导,不希望喧宾夺主是原因之一(另一个原因是我要去美国,一去就是几个月。)遗憾的是,我不希望发生的事还是出现了,你看我已影响到父母在女孩心目中的权威,,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,我必须退出!今后,我仍会关注女孩的情况,必要时我还会提出我的忠告,但这只是敲敲边鼓了。

我感到有点歉意,对女孩,也对她的父母,事情应该办得更好一点。我们不能奢望女孩的成绩出类拔萃,但名列前茅还是有可能的,这事办得不圆满,然而这就是生活。不过这些际遇本来就是偶然性很大的事件,用佛家的语言来说,这里边可能有一些因缘。希望女孩以后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走稳走好!

回顾近一年的经历,我做决定基本上没迟疑过,但要不要将这些写成案例,我犹豫良久:附中的同学卧虎藏龙,其中不知有多少中学、大学老师,以及主管教育的官员,甚至还有美国主管教育的官员,我在这些专家们面前谈教育问题,是不是有点班门弄斧呢?

最后我还是写了,首先,案例无非是提供一些信息,只要求真实,条理清晰,把前因后果讲清楚。如果一些同学看了感到有所借鉴,我很高兴,另一些同学不以为然,也很正常,似乎不必太介意这些。

其次,讲完这个案例后,我还有一些话要说。

我们老三届以及六九届的同学都已过了退休年龄,除了极少数同学由于种种原因还在操劳,绝大多数人都已退下来了。退下来后做什么,这是一个新课题。

观察同学们的所作所为,保健养生,几乎所有人都关注这一条;趁自己还走得动,经济上也不再如以前那样佶据,结伴外出旅游,这是许多同学的选项;摄影、书法、绘画是不少同学的爱好;笔耕不歇,游记、散文、论著、博文是一些同学的专长;做义工、为社会服务,包括为附中老三届同学会操劳,是某些同学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!

还有同学仍然在搞体育(真羡慕他们,我是跑不动了!),也有同学在修持,不知有没有同学在跳广场舞?

这些同学的所作所为给我启迪,给我感动,也给我享受,让我深感老年生活的欢愉。

我也想提一项老年生活的内容,虽不潇洒,但肯定是现实的,那就是趁我们精力还可以,帮帮我们的子女,特别要帮他们教育第三代。

可能我们许多人都有同样的感觉:当年我们教育自己的子女是仓促上阵,被动应战,一方面没经验,另一方面当时我们自己压力太大,有点无暇顾及,结果,往往留下不少遗憾。现在不同了,我们已基本没有压力,阅历、经验又高于当年,正是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段!

我们对现在的教育都有点意见,希望能够改革,很高兴地得知,中央已决定改革教育。但仔细想想,教改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:我们国家这么大,情况这么复杂,要找到一种各方都能接受的教育制度,确实是一件难度极大的工作。然而孩子长大不等人,这样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个两难选择:是按我们认为正确的方向培养孩子,还是按适应社会现实但我们不满意的方向来培养孩子?这将是一个很困难的选择题,因为选错了不能重来。我觉得,如果我们把工作做好,两者可以兼顾,熊掌和鱼可以兼得,就是说,我们可以做到既着重开发孩子的智力,拓展孩子的视野,提高孩子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又使孩子在学校及社会上各种考试中拔得头筹,这里的关键是一个深思熟虑、切合孩子实际情况的家庭调教计划。

我们不要忽视我们的那几年附中生涯,那个“附中年代”时间虽短,在教育上是一个富矿,如果你认真挖掘,仔细分析,你将收获良多,胜过请家教。我这样讲决不是因为有“附中情结”,实际上,目前提出的很多教育问题,当时附中都提出过,并尝试解决过,目前没提出的一些问题,当年附中也提出过。举一个例子,我从没听那位孩子提到过老师为他们总结学习方法,然而附中就有这样的先例,52年前,钱振邦老师在我们班上为我们总结学习方法,他概括为两个相结合:“课前预习、课堂上记好笔记和课后复习相结合;当天复习、阶段复习和期末复习相结合。”教和学,实际上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,教可能是主要的,大家一般也强调这一点,但学得好,学得巧,其实也同样重要。钱老师作为一个教师,能将自己的视线超越教的环节,投射到学的环节,显示了他对工作的极端认真,极端负责,不要忘记这是五十多年以前,附中老师的敬业,可见一斑!

我们可以大胆设想一下,如果我们认真地、仔细地调教,加上孩子们的努力,说不定我们的后人中真会出现几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呢!

 

   阅读(?)评论(0)
上一篇: 快递小哥 下一篇:拙政园里忆徐灿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