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门唯一 —我的佛学文摘之二

标签: 荷风送香  
2019-04-03 13:27 阅读(?)评论(0)
法门唯一
—我的佛学文摘之二
2014.10.14
一、 法门唯一
《像法决疑经》:“本师灭度,正法五百年,持戒得坚固;像法一千年,禅定得坚固;末法一万年,念佛得坚固。”
(注:本师即释迦牟尼)
 
《大集经》:“末法亿亿人修行,罕一得道,惟依念佛,得度生死”。
(注:佛教法运有三期:正法、像法、末法。从公元前543年起运,现值末法,应该无疑。自唐代以来净宗祖师大德们都弘扬念佛求生西方净土的净宗法门。净土宗在当代的隆盛,实属必然。)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》:“净土一门,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,上之则观音势至文殊普贤,不能超出其外;下之则五逆十恶,阿鼻种性,变可预入其中,使如来不开此法,则末世众生,欲即了生脱死,便绝无企望矣”。
(注:印光大师系大势至菩萨再来,莲宗十三代祖师。净空法师在《大乘无量寿经讲录》中说“印光大师的学生,成就的人很多。” 印光大师将净土经典定为五经一论即:《佛说阿弥陀经》、《佛说无量寿经》、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》、《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、《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》、《往生论》。
1940年,印光大师八十岁时往生的。《印光大师行业记》说他“预知时至,示众云:“念佛见佛,决定生西。蒙佛接引,我去矣。”面西念佛坐化,五色舍利数千。” 
迄今为止还没出现莲宗第十四代祖师。所以对当今末法众生来说,他的教诲会让人感到最中肯、最贴切。)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》:“须知佛法,法门无量,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,现生即得了生脱死,离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,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了。”
 
净空法师《大乘无量寿经讲录》:“……我最近十八年讲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我是从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中开悟的。悟了净土法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的第一法门 。”
(注:净空法师是净土三杰之一,功德无量。
这些年来他专宏净土法门,尤其是《无量寿经》的会集本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》。)
 
净空法师《大乘无量寿经讲录》:“华严会上所有菩萨都念佛求生净土,文殊、普贤是华严世界的等觉菩萨,还要发愿求生净土。经上说,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。知此事实之后,才相信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度众生、了生死、出轮回、成佛道的第一法门,乃将其余经教全部搁置。”
 
倓虚大师《念佛论》:“过去的祖师们,如:天台智者大师、永明寿禅师、蕅益大师、彻悟禅师等,末了都归于净土,专门念佛。”
(注: 倓虚大师是中国佛教界盛传的“三虚”之一。一生致力于“僧伽教育”,故在每个道场完成后,皆创办佛学院,培育僧才。另外“二虚”是虚云和太虚,都是民国高僧。)
 
二.念佛圆通
《印光法师文钞增广卷一.复吴希真居士书一》:“念佛一法,约有四种,所谓持名、观像、观想、实相。就四法中,唯持名一法,摄机最普,下手最易,不致或起魔事。”
 
宣化上人《佛说阿弥陀经浅释》: “……持名念佛是末法时代最重要的一种法门,故一般人普遍念佛。”
 “……持什么名?持阿弥陀佛名号,念阿弥陀佛的名字。……你念佛,佛也就念你,就如同给阿弥陀佛打一个无线电报,这叫感应道交。你不念他,他就收不到,所以必须要持名。……”
“不要把念佛法门看轻了。永明寿禅师念一声阿弥陀佛,当时有五眼六通的人就看见他的口里出一尊化佛来。所以念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。并且你一念佛,头上就放光,一放光,妖魔鬼怪就跑得远远的。所以念佛的功德是非常不可思议的,这是持名念佛。”
(注:宣化上人被称为中国佛教史上除唐玄奘、鉴真外的第三位高僧。1962年,他觉得机缘已经成熟,单枪匹马赴西半球美国。自名“墓中僧”,于世无求,与人无争,弘扬佛法,普度众生。 1962年,在三藩市成立佛教讲堂。1968年,在西雅图成立法界佛教总会。1970年,建立了三藩市金山禅寺、1972年,建立了国际译经学院。1975年建立了洛杉矶金轮寺。1976年建立了北加州达摩镇万佛圣城、法界佛教大学、西雅图菩提达摩中心。在实现了他多年夙愿的同时,也印证了释迦牟尼住世时说过的“佛教将从印度传到中国,再从中国传到世界。”
宣化上人1995年圆寂,舍利4千余。)
 
《楞严经.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:“……佛问圆通,我无选择;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,得三摩地,斯为第一。”
(注:因为印光大师的推崇,《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列入了净土宗的五经,它是整个大佛顶首楞严经的精华。虽然这一章很短,只有244个字,但它却是‘净土宗的心经’,而且可以说是‘一大藏教的心经’。)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三编·复徐志一居士书》:“念佛之法,各随机宜,不可执定。然于一切法中,择其最要者,莫过于摄耳谛听。念从心起,声从口出,音从耳入。行住坐卧,均如是念,如是听。大声、小声、心中默念,均如是听。默念时,心中犹有声相,非无声也。……
念佛时能摄耳谛听,即都摄六根之法。以心念属意根,口念属舌根,耳听则眼不他视,鼻不他齅,身必不放逸懈怠,故名“都摄六根”。摄六根而念,则杂念渐息,以至于无,故名“净念”。净念能常相继不间断,便可得念佛三昧。“三摩地”,即三昧之异名。
(注:三昧即正定,即离诸邪念,制心一处而不散乱。)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文钞续编·复幻修大师书》:“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,是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。“都摄六根”者,即是念佛之心,专注于佛名号,即摄意根。口须念得清清楚楚,即摄舌根。耳须听得清清楚楚,即摄耳根。此三根摄于佛号,则眼决不会乱视。念佛时眼宜垂帘,即放下眼皮,不可睁大。眼既摄矣,鼻也不会乱嗅,则鼻亦摄矣。身须恭敬,则身亦摄矣。六根既摄而不散,则心无妄念,唯佛是念,方为净念。六根不摄,虽则念佛,心中仍然妄想纷飞,难得实益。若能常都摄六根而念,是名“净念相继”。能常常净念相继,则一心不乱,与念佛三昧,均可渐得矣。”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续编·复杨炜章居士书》:“净念若能常常相继,无有间断,自可心归一处。浅之则得一心,深之则得三昧。三摩地,亦三昧之别名,此云正定,亦云正受。“正定”者,心安住于佛号中,不复外驰之谓。“正受”者,心所纳受,唯佛号功德之境缘,一切境缘皆不可得也。能真都摄六根而念,决定业障消除,善根增长。”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三编·复夏寿祺居士书》:“通身放下,一心念佛,求生西方。念时须心中念得清楚。口中念得清楚。耳中听得清楚。即不开口,心中默念,亦须字字句句,听得清楚。以心一起念,即有声相。自己之耳,听自己心中之声,仍是明明朗朗。能常听得清楚,则心归一处,神不外驰。故眼也不他视,鼻也不他齅,身也不放逸,故名“都摄六根”。如此念佛,名为“净念”。以摄心于佛号,则杂念虽尚未全无,然已轻减多多矣。若能常常相继,便可浅得一心不乱,深则得念佛三昧矣。”
              
三 大道至简
《印光法师文钞增广下.济南净居寺重兴碑记》:“净土法门,乃一切诸法归宗结顶之法。”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上.覆济善大师书》:“净土一法,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上成佛道,下化众生,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。”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增广上.与悟开师书》:“一代时教,皆念佛法门之注脚。”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三编·复卓智立居士书三》:“
 一句佛号,包括一大藏教,罄无不尽。”
(注:尽管佛经万卷,然而,诸大藏经即解释《华严经》,《华严经》即解释《无量寿经》,《无量寿经》即解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,四十八愿即解释一句佛号—阿弥陀佛。)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三编下.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》:“但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,则往生一事,如操左券。”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三编下.覆周群铮居士书》:“
一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只要念得熟,成佛尚有余裕,不学密法,又有何憾?”
(注:  南无阿弥陀佛的读音—Namo A mi tuo fo。 na 二声 、mo 二声、 a 一声、 mi 一声、 to 二声、 fo 二声。)
 
《印光法师增广文钞·复法海大师书》:“放下万缘,一心念佛。以果地觉,为因地心。当必亲证念佛三昧,临终定登上品。但办肯心,决定成就。”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.净土指要》:“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,在仗佛力。其余诸法门,皆仗自力。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!”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.与张静江居士书》:“若以真信切愿,念佛求生西方,则无论功夫深浅、功德大小,皆可仗佛慈力,往生西方。……此如坐火轮船过海,但肯上船,即可到于彼岸;乃属船力,非自己本事。信愿念佛亦然,完全是「佛力」,不是自己「道力」。”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增广卷一.与某居士书代了余师作》:“吾人欲了生死,实不在多,只一「真信、切愿、念佛求生西方」足矣!纵饶读尽大藏,亦不过为成就此事而已。”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上.覆智乐居士书》:“往生不在识字不识字,只在有信愿与无信愿。有信愿,决定往生;无信愿,决不得往生。”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.世界佛教居士林开示法语》:“只要能深信,只要能发愿,只要能念佛,无论何人,都可以往生去的。故曰:万修万人去。”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增广卷一.覆周智茂居士书》:“净土法门,唯信为本。信得极,五逆十恶,皆能往生。信不及,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,皆无其分。”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.覆马宗道居士书一》:“净土法门,但恐信不及。若信得及,一切人皆得往生。”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.覆秦铭光居士书》:“净土法门,为佛法中最平常、最高深之法门;若非宿具善根,实难深生正信。”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增广卷一.与陈锡周居士书》:“能于此法,深生信心,则虽具缚凡夫,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。喻如太子堕地,贵压群臣。”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增广卷二.覆邓伯诚居士书二》:
“果能生死心切,信得及,不生一念疑惑之心,则虽未出娑婆,已非娑婆之久客;未生极乐,即是极乐之嘉宾。”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增广上.与徐福贤女士书》:“一得往生,则烦恼恶业,彻底消灭。功德智慧,究竟现前。”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增广下.傅大士传录序》:“既得往生,则入佛境界,同佛受用……”
 
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》:“我作佛时,十方众生,闻我名号,至心信乐。所有善根,心心回向,愿生我国。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唯除五逆,诽谤正法。(十八、十念必生愿。)           
 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.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
“若众生心,忆佛、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,……。”
 
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.心得开明第三十四品》:
  “佛告弥勒:敬于佛者,是为大善。实当念佛,截断狐疑。……虽一世精进勤苦,须臾间耳。后生无量寿国,快乐无极。永拔生死之本,无复苦恼之患。寿千万劫,自在随意。宜各精进,求心所愿。
弥勒白言:受佛明诲,专精修学。如教奉行,不敢有疑。”
《十往生经》:“若有众生深信是经。念阿弥陀佛。愿往生者。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。若行若住。若坐若卧。若昼若夜。一切时一切处。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。”
(注:二十五尊菩萨即:观世音菩萨、大势至菩萨、药王菩萨、药上菩萨、普贤菩萨、法自在菩萨、狮子吼菩萨、陀罗尼菩萨、虚空藏菩萨、德藏菩萨、宝藏菩萨、金藏菩萨、金刚菩萨、山海慧菩萨、光明王菩萨、华严王菩萨、众宝王菩萨、月光王菩萨、日照王菩萨、三昧王菩萨、自在王菩萨、大自在王菩萨、白象王菩萨、大威德王菩萨、无边身菩萨。)
 
《印光法师增广文钞卷二·复四川谢诚明居士书》:“念佛一法,乃至简至易,至广至大之法。必须恳切志诚之极,方能感应道交,即生亲获实益。……欲得佛法实益,须向恭敬中求。有一分恭敬,则消一分罪业,增一分福慧。有十分恭敬,则消十分罪业,增十分福慧。”
 
四.养生法门
 
其一
《印光法师增广文钞卷二·复某居士书》:“人生在世,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。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,唯有放下万缘,一心念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一心求佛慈悲,接引往生西方。不可求病速愈,只可求速往生。求病愈,若寿尽,便不得往生。求往生,若寿未尽,则速得痊愈。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,有怕死的心,就不得往生了。……病与魔,皆由宿业所致。汝但能至诚恳切念佛,则病自痊愈,魔自远离。汝宜于念佛毕回向时,为宿世一切怨家回向,令彼各沾汝念佛利益,超生善道。”
 
莲池大师《云栖法汇》:“疾病之由,多从杀生中来,故偏重放生也。外僧代忏,与内心自忏,功德悬殊,愿空其心,尽罢一切诸缘,于空心中单念一声阿弥陀佛。所云念者,不必启口动舌,但默默以心眼返照,字字分明,句句接续,从朝至暮,从暮至朝,心心靡间。若有痛苦,忍之耐之,一心顾念。经云:“至心念佛一声,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。”故功德悬殊也。”
(注:莲池大师—净宗八祖。  1劫=1027年。)
  
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》:“佛告弥勒菩萨、诸天人等:无量寿国,……可得极长生,寿乐无有极。何为著世事,譊譊忧无常。”
净空法师《大乘无量寿经讲录》:“无量寿是西方极乐世界一切庄严里的第一庄严。十方一切诸佛中唯独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寿命无量无边,真正得到永生。这是任何佛国都不能跟他相比的,是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大愿、所修大行、以及成佛后普度众生的大德大能。” 
(注:除了信愿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外,还会有其他养生的究竟法门吗?)
  
其二
沈澍农、钱新艳《静坐不生病》:“静坐是打通经络的最好方法,完全靠精神内守使气机自然而然地融会贯通,一股冲和之气运行经络之间,化解郁积之处。这样地去通经络将是长久有效的,比起推拿、针灸等外界方法不知要高明多少倍。”
(注:沈澍农—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钱新艳—沈澍农的弟子。)
 
李青云 《长生不老秘诀.第一编 长生大道章.长生总诀》:“长生之术,其道有十:曰打坐,曰降心,曰炼性,曰超界,曰敬信,曰断缘,曰收心,曰简事,曰真观,曰泰定。能解此十道,始足与言延龄。得此十道之精微,始足与言长生。却病延年之法,返老还童之机,皆系于是。”
(注:李青云将“打坐”置于长生十道之首,值得注意!
接着,他还说道:“打坐之道,形体端庄,合眼瞑目,此假打坐也。若真打坐者,二六时中,行住坐卧,心似泰山,不动不摇,六根不出,七情不入,素富贵行乎富贵,素贫贱行乎贫贱,无遇不安,无入不得。能如此,不必参禅入定,便是肉身仙佛。”
《二百五十岁老人李青云传》:李青云,“清康熙十七年戊午生于邑西国之僻壤间。……已二百五十有六,犹童颜健步,日往来于峨嵋诸峰间也。”
《李青云长寿惊世界》: “李青云出生于1677年,死于1933年,在世256年,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中药学者,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。在他100岁时(1777年)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,而获政府的特别奖励。在他200岁的时候,仍常去大学讲学。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。……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:一是长期素食;二是内心保持平静、开朗;三是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。”)
    
洪启嵩 《禅释养生静坐》:“通过静坐,你可以拥有“三长”的人生—长春、长乐、长效的生命:
长春—长寿而健康、青春的人生。
长乐—除了长寿、长春之外,还能拥有喜悦快乐的人生。
长效—永远有价值、有效率的人生。
静坐能帮助我们的人生具备以上三个要点,创造长春、喜悦的一生!”
(注:洪启嵩自幼思惟生命的真谛,并参学各派禅法,寻求生命升华超越之道。十七岁时,因读《六祖坛经》而深有体悟,二十岁开始教授禅定。)
 
南怀瑾《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》“所谓长生,就是“祛病延年”的引申,一个人了解了许多养生必要的学识,使自己活着的时候,无病无痛,快快活活的活着,万一到了死的时候,既不麻烦自己,也不拖累别人,痛痛快快地死去,这便是人生最难求得的幸福。” 
(注:南怀瑾国学大师、佛学家之一。)
 
宣化上人《佛说阿弥陀经浅释》:“禅宗所说的四禅即初禅天、二禅天、三禅天、四禅天。
人坐禅到初禅的境界上,能把呼吸气断了,呼吸气没有了。在这种境界上,虽然呼吸没有了,若一动念,一生出此念头,呼吸气又有了,这是初禅。
二禅是脉断了,呼吸气没有,脉搏也断了,就像死人一样。虽然脉搏没有了,但并不是死,这是到二禅境界。
三禅打坐坐到连念都舍了。虽然初禅、二禅的呼吸气没有了,脉搏也断了,但是还有一个念。到了三禅,连念也都没有了,常在定中。
等到四禅,就只有一个识。三禅是没有念,没有粗念,但细念还没断。而四禅连细念也断了,这种境界只是在修行中所必经之路,并不是证果。”
(注:密宗认为,人体结构包括左中右三脉和顶轮、眉间轮、喉结轮、心轮、脐轮、生殖轮、海底轮七轮。只有当喉结轮和心轮之间脉结已经打开,障碍清除,脉络畅通时,才会断念,停息。此前不必心急,不能攀比,身心一统,水到渠成。
道家的“小周天”和“大周天”与中国的传统医学有关;密宗的“三脉”和“七轮”则与印度的传统医学有关。)
 
《宣化上人开示选》:“坐禅到了相当程度时,就有魔来考验你的道力如何。你不动心便过关,一动心便堕落。这是紧要关头。……境界考验我们修道人,我们也要考验境界是真是假,用什么办法呢?办法非常简单,就是念阿弥陀佛,一心不动、一念不生地念。假的境界会慢慢消失;真的境界越念越清楚。坐禅人不明白这个方法,许多人走火入魔,丧失道业。”
 
宣化上人《禅七开示》:“坐禅的功夫到了极点,便可控制生死,愿何时往生就何时往生,操纵在自己手里,是很自然的。古时禅师都有这种功夫。生死自如,遂心如意。在唐朝有位禅师,名叫邓隐峰,可以倒立而圆寂;近代金山活佛可以站立而圆寂,这都是禅定的功夫。来去自由,不受一切限制。”
(注:念佛的功夫到了,也可立化。
《龙舒净土文》的作者王日休,持名念佛,精进净业。年60时,日课千拜。走前三日,告别诸友,说将有行,不复相见。至期,与生徒讲完课,如常礼念阿弥陀佛,忽然,高声念道:“佛来迎我!”屹然立化。
虚云大师有一个打铁的弟子也是念佛、站立圆寂的。)
 
《宣化上人开示选》:“参禅也好,念佛也好,只要认真修行,都能出离生死关。到临终时,身无痛苦,心无贪婪,如入禅定,含笑往生,这才是对生死大事有把握!”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三编下.覆江有传居士书》:“念佛之人,非不静坐;静坐仍是念佛。”
 
《菩萨坐禅经》:“菩萨坐禅,不念一切,唯念一佛,得三摩地。”
 
宣化上人《佛说阿弥陀经浅释》:“一句弥陀万法王,五时八教尽含藏,行人但能专持念,似入寂光不动场。”
 
五. 珍惜当下
《佛说阿弥陀经》:“……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、若四日、若五日、若六日、若七日,一心不乱。其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与诸圣众,现在其前。是人终时,心不颠倒,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。”
 
《宣化上人开示录 . 为什么要念佛?》:“为什么我们平时要念佛呢?平时念佛就是为临终时做一个准备。为什么不等到临终才念呢?因为习惯是日积月累而成的。你平时没有念佛的习惯,等到临命终时,就想不起来要念佛,或根本就不知道要念佛,所以平时要学着念佛,修净土法门,等到临命终时才不会惊慌失措,而得以平安往生极乐世界。……一切众生都应该修念佛法门。这是很对机,很容易修的一个法门。……尤其现在末法时代,念佛正与一般人的根基相应。”
 
《印光增广文钞上复陈锡周、周群铮书》:“如来出世,说法度生,原欲一切众生,直下了生脱死,亲证无上觉道而已。生死大事,须当预办。若待临行方修,恐被业力所夺。”
 
惟贤 (隆盎法师《净土修学导引》.《 序一》)
“生从何处来,死从何处去?一般世俗人懵懂不知,而在真实的净土行者则很清楚。由于平常念佛行持,故养成定力,临终不会忙乱,安然生西,得到解脱。”
( 注:惟贤长老—当今唯识宗泰斗、重庆市佛学院院长、重庆市慈云寺方丈、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。)
 
《佛遗教经》:“当知世皆无常,会必有离,勿怀忧恼,世相如是。当勤精进,早求解脱。”
 
《印光文钞三编 下册复济惠居士书》:“临终欲不昏沉,必需平常有真修持。平常泛泛悠悠,临终何能清白。
六十余岁,非世久客。一心念佛,求生西方。如丧考妣,如救头燃。”
 
莲池大师《云栖法汇》:“七十古稀,百年能几,今此暮景,正宜开放怀抱,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,何有真实?但以一声阿弥陀佛,消遣光阴,但以西方极乐世界为我家舍,我今念佛,日后当生西方,何幸如之!发大欢喜,莫生烦恼,倘遇不如意事,即便拨转心头,这一声佛,急急提念,却回光返照,我是阿弥陀佛世界中人,奈何与世人一般见识,回嗔作喜,一心念佛,此是智慧中人大安乐、大解脱法门也。”
(注:莲池大师是净宗第八祖。)
 
《印光文钞三编·复郑琴樵居士书》:“若有真信切愿,至诚念佛,无一不往生者。……以愚痴无知,只求来生人天福报,或不生惭愧,常行不孝不慈,不忠不义等事,心与佛背所致。过在自己,非佛不慈悲也。若其人未发心念佛前,曾作诸恶,今既念佛生大惭愧,痛改前非,则亦可决定往生。佛视众生犹如亲生儿女,儿女不依父母之教,父母无可奈何。众生若肯改过迁善念佛,佛决定于彼临终亲垂接引也。”
 
《莲池大师开示 》:“学佛者无用庄严形迹,只贵真实修行。
在家居士,不必定要缁衣道巾,带发之人,自可常服念佛。
不必定要敲鱼击鼓,好静之人,自可寂默念佛。
不必定要成群做会,怕事的人,自可闭门念佛。
不必定要入寺听经,识字之人,自可依教念佛。
千里烧香,不如安坐家堂念佛。”
净空法师《大乘无量寿经讲录》:“从前学佛在家人比不上出家人,出家人的诚心高过在家人;现在在家人的成就高过出家人。台湾念佛往生的大概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在家人。出家人往生的太少太少了。”
 
净空法师《大乘无量寿经讲录》:“台北莲友念佛团李季华老居士是印光大师的学生,到了念佛堂,作完开示,他说要回家了。大家以为他八十多岁累了,要回家休息,哪知道,他一下讲台,到沙发上一坐,往生了。原来他是回西方极乐世界的老家!往生之前,有声有色地、声音洪亮地讲了一个半小时的开示!
……念佛人成就要像这样。不要生了病躺着去……要坐着去、站着去……特别提示诸位,我所听到所看到的都是在家居士。这些年出家法师坐着走的很少…….”
 
净空法师《大乘无量寿经讲录》:“说法,在家人说法不亚于出家人。而且在家菩萨说法,往往超过出家人,尤其是末法时期。黄念祖老居士说,末法时期整个颠倒了。 成就最高、成就人数最多的是在家人,尤其是女众。”
(注:净土宗有三杰,其一是夏莲居居士。
净空法师在谈到夏莲居居士时曾经这样说:“常说民国二十几年,抗战之前,中国佛教界两位居士大德,很出名,南梅北夏,南方梅光羲,北方夏莲居。梅光羲是夏莲居的同学,又是夏莲居居士的学生。夏莲居老居士是位大通家,博学多闻,宗说俱通,且为密宗大德,显密圆融,晚年专修净土。《无量寿经》的会集本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》就出自他手,极为圆满。” 此会集本一经问世,中外响应,风起云涌。中国大陆、台湾、香港、新加坡,乃至美国、加拿大等纷纷成立净宗学会或念佛社,净宗在世界各地一时蔚成大观。正如夏莲居居士生前预言:“此会集本日后会传遍世界。” 国外的神通之人并不知道夏莲居居士,但是看到他的照片时这样评价:“此人在世时不太出名,实乃大菩萨再来,身体是透明的……”
将来佛法灭度时,首先灭度的是《楞严经》,因为只要它在,正法还在。最后灭度的就是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》,其他经都灭度后,唯有此经独留100年。这是对末法众生了生脱死意义特别重大的一部经。
净土三杰其二是黄念祖老居士。
他是夏莲居居士的学生。他按夏莲居居士的嘱托完成了会集本的注解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》。
净空法师在谈到黄念祖老居士时曾经这样说:“我学佛三十七年,他是我一生见到的第一高人。不但教通达,禅密造诣都非常高,实在是国内第一善知识,这个时代,这个世间非常稀有。同修们,如果有机会到祖国去访问,一定要去见这个善知识,你才没有空过。”
净土三杰其三是净空法师。
净空法师还是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那里学成后才出家的。
李炳南居士也是印光大师的学生,专宏净土。70多岁已经生死自在了,是念佛的功夫成就的。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,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。他的学生怕他走了,经过商量,请他讲一部大经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80卷的经中之王。讲了20多年,97岁讲了最重要的‘华严会上所有菩萨都念佛求生净土’后,觉得可以收了,不想留了,于是嘱咐弟子们老实念佛后才走的。)
 
隆盎法师《净土修学导引》:“念佛的十大益处:
1.常得一切天神隐形守护
2.常得一切菩萨常随守护
3.常得诸佛昼夜护念,阿弥陀佛常放光明,摄受此人。
4.念佛之人,光明照身,四十里之遥一切恶鬼,皆不能害;一切蛇龙毒药,悉皆不受。
5.水火冤贼,刀箭牢狱,横死枉生,悉皆不受。
6.先所作业,悉皆消灭。所杀冤命,彼蒙解脱,更无执对。
7.夜梦正直,或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像。
8.心常欢喜,颜色光泽,气力充盛,所作吉利。
9.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、喜欢、礼拜。
10.临命终时,心无怖畏,正念现前,得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,持金莲花,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”
(注:“阿弥陀佛”,这句佛名,是万种功德的结晶,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。念佛人现世获得十种益处,是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上亲口开示。佛无妄语!)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增广卷一.与陈锡周书》:“须知真能念佛,不求世间福报,而自得世间福报。”
 
《印光文钞 增广 上·复马契西书四》:“念佛之乐,唯真念佛者自知。”
(注:真念佛者都会有这种法乐。)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.覆志梵居士书三》:“求生西方,方能弘法利生。”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增广卷一.与心愿居士书》:“欲利他,先须自利。若非自己先出生死,何能度彼生死众生?譬如溺于海者,不能救海中沉溺之人。”
 
《印光法师增广文钞·复周群铮居士书三》:“学佛必须专以自了为事,然亦须随分随力以作功德。
……利人一事,唯大菩萨方能担荷。降此谁敢说此大话?
中下之人,随分随力以行利人之事,乃方可合于修行自利之道。以修行法门,有六度万行故。自未度脱,利人仍属自利。”
 
六.人身难得
宣化上人《禅七开示录》:“现在的人,多数将宝贵的光阴花费在旅行或吃喝玩乐上,白白蹉跎一生,斯有何乐?”
 
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 劝谕策进第三十三品》:“世人共争不急之务。于此剧恶极苦之中,勤身营务,以自给济。尊卑、贫富、少长、男女,累念积虑,为心走使。无田忧田,无宅忧宅,眷属财物,有无同忧。有一少一,思欲齐等。适小具有,又忧非常。水火盗贼,冤家债主,焚漂劫夺,消散磨灭。心悭意固,无能纵舍。命终弃捐,莫谁随者。贫富同然,忧苦万端。”
  
倓虚大师 《念佛论》:“普通人都以为成佛是件难事,其实并不难。佛和众生都是一种观念功夫所成。佛一念具足十法界;众生一念也具足十法界。
若一念贪心起,就是饿鬼;一念嗔心起,就是地狱;一念痴心起,就是畜生;一念疑慢心起,就是修罗;一念落于五常、五戒,就转于人道;一念落于上品十善,就生天上;若以四谛为观念,就是声闻;以十二因缘为观念,就是缘觉;以六度为观念,就是菩萨;以自利利他,万行平等为观念,就是佛。
观念什么,自己就是什么。念佛人也是一样,每天眼里看佛,嘴里念佛,身体拜佛,心里想佛,耳根听佛,时时刻刻以超生极乐世界为观念,这样到末了,决定能生西方极乐世界,也决定能成佛。”   
(注:十法界即四圣法界和六凡法界。四圣法界是佛、菩萨、声闻、缘觉。六凡法界有三善道和三恶道。三善道是天、人、阿修罗;三恶道是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。)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三编.覆智正居士之母书》:“来生做人,比临终往生还难。求生西方,比求来生做人尚容易。”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增广上.覆周智茂居士书》:“不生西方,将来必堕恶道。”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 .临终三要》:
“(1)善巧开导安慰,使病人树立正信。
 (2)大家换班念佛,以助成病人的净念。
  (3)切忌搬动啼哭,以免误事。”
 
《地藏菩萨本愿经.利益存亡品第七》:“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,一名一号,历临终人耳根,或闻在本识,是诸众生所造恶业,计其感果,必堕恶趣,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,如是众罪,悉皆消灭。……未来现在诸众生等,临命终日,得闻一佛名,一菩萨名,一辟支佛名,不问有罪无罪,悉得解脱。”
        
《地藏菩萨本愿经.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》:“一切众生,临命终时,若得闻一佛名,一菩萨名,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。我观如是辈人,除五无间杀害之罪(即杀父、杀母、杀阿罗汉、出佛身血、破和合僧之罪,当堕无间地狱,永无出期),小小恶业,合堕恶趣者,寻即解脱。”
(注:此处所说的小小罪恶,是指堕三恶道的罪业,因与堕无间地狱罪比,所以称为小小恶业。)
     
《地藏菩萨本愿经.称佛名号品第九》: “若有临命终人,家中眷属,乃至一人,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。是命终人,除五无间罪,余业报等,悉得消灭。是五无间罪,虽至极重,动经亿劫,了不得出。承期临命终时,他人为其称念佛名,于是罪中,亦渐消灭。何况众生自称自念,获福无量,灭无量罪。”     
(注: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特别开示了临终助念的无量功德。此经所说的众生,多是不孝父母,不信三宝,广造恶业,死后应堕三恶道的人。这些人在临命终时,家属或莲友中只要有一人为他念佛,不问有罪无罪,悉得解脱。何况修净业者,平时既能信愿念佛,临终又有人助念,法缘如此殊胜,往生何用怀疑。
净土宗行人,在临终自己念佛或他人助念念佛,仍然只念阿弥陀佛名。要坚信:一句佛号念到底,什么问题都能解决。)
 
《印光法师文钞三编·复杨宗慎居士书》:“净土法门,以真信切愿念佛,决定求生西方为宗旨。若念佛人不愿求生西方,即为违背佛教。……自己修持净业,又须教诸儿女媳孙辈,同皆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……如此自行,并化及家庭及与亲朋。则其往生,定可如愿。”
 
《印光文钞三编 下册 张慧炳往生西方决疑论》:“死后面色光泽,尸体柔软,面带笑容,顶热炙手,此种景象,均为往生之瑞相。然面色光泽,尸体柔软,面带笑容,升天者亦可有之,为顶热一事,升天者所无。
经中说死后生各道之证据,有偈云:“顶圣眼升天,人心恶鬼腹,畜生膝盖离,地狱脚板出。”
以人死热气由下而上者为超生,由上而下者为堕落,若通身都冷,顶上犹热者,则超凡入圣,生西方为超凡入圣之最胜者,故曰“顶圣”。若热在额颅及眼者则升天,热在心者则仍生人道,热在肚腹者生恶鬼道,热在膝盖者生畜生道,热在脚板者生地狱道,以通身全冷,为此处独热为准。
然念佛之人,平素若有真心切愿,临终又蒙善眷助念,不为恶劣眷属预为揩身、换衣、哭泣、问事、瞎安慰等所破坏,定规可以往生。”
 
南怀瑾《观音菩萨与观音法门》:“我们念佛求生西方,最快的一条路子,就是从后脑顶上这里走的。
我们人的后脑这一部份,真的修行悟道,那可不得了啦,霞光万道,上下感通,和十方诸佛菩萨的无限光明便接近了。
后脑顶上这里有一条路直通西方极乐世界,极为便捷,是个大奥秘,我今天就公开和大家讲了,至于你们大家是否找得到路头,那就看你们的智慧和精进与否了。”
(注:一句佛号念到底,什么问题都能解决。
佛学是无上科学,佛学是实证科学。
依法修行,必证其果。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结束语
2013.10.18 我呈上了《我的佛学文摘》(即:《佛学无上—我的佛学文摘之一》。时过一年,今天2014.10.18 呈上《法门唯一—我的佛学文摘之二》。我的想法是:1.将有关净土宗的经律论,以文摘形式摘录下来,以备自修、省览策励,为了减少在家盲修瞎炼、误入歧途的几率,避免虚度余生、错失此生唯一良机、导致再次轮回。2.抛砖引玉,资源共享。
今得人身,幸承宿善。愿我们珍惜当下,同学佛学,同修净土,相互支撑,携手并进,同登极乐。将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,让我们还作同学、同修!
不当之处,恳请各位不吝指教。
 
 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末学 张恒善 草上 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邮箱:szs_zhs@163.com         
   阅读(?)评论(0)
上一篇: 美国人育儿印象 下一篇:快递小哥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