悄悄地离去,如同你悄悄地走来——忆晓旺

标签: 荷风送香  
2019-05-17 10:11 阅读(?)评论(0)
悄悄地离去,如同你悄悄地走来
——忆晓旺           
张志琳

 悄悄的你走了,凡头。多年来报社上上下下都习惯了这样称呼你。这里包含着对你的亲昵、尊敬和形象概括:高高的个子,永远的平头,黑色的布鞋,沉重的步态。

疾病已经伴随你多年了。上个世纪末我到报社工作,你的一条腿已经不好使,起床以后就有涨和重的感觉。季节、气候、时辰的变化都会给腿带来不适。见到你,我总要问一声:“今天感觉怎么样?”“不好,重得抬不起。”

你在最壮年的时候得了这种病——小中风,脑部微血管受损导致腿部神经出现问题。你才四十多岁啊!我们为你心揪,希望你好起来!因为,你肩负着《姑苏晚报》一把手的担子,也承担着发展壮大苏州日报社的重任;还因为,不希望你就此谢绝一切出国考察、外地访问和参观游览的机会。人一生的精彩不就那么几年吗?

你把所有的时间、智慧和激情都放到了报纸上。早早上班,桌前一大堆各种报纸;一条病脚因为不适而搁在另一条腿上;浏览、翻阅、思索,因为专注而面孔板着,很少话语,几近木讷。唯有审稿、看大样,你立刻灵动起来,几个字一改,画龙点睛,标题立马活起来。这时候的你,神采飞扬。或者,因为出了好稿,哪一位兄弟得了全国新闻奖,你会喝酒,那种低度的,直喝得有点撑不住。这时候的你,话声语速盖住全场。看得出,你是八分低调二分随性的人。

你走后,一位你曾经的部下打电话给我:“写写凡头吧!《姑苏晚报》当初就是他带着我们十八个人办起来的。他身体不好,就在办公室边挂水边改稿。只要他在,就有气场,就能把我们震住,就能逼我们出好稿!”我没有理由拒绝,含泪答应。

199411日全国第一张彩色晚报《姑苏晚报》正式出版。当初,版面没有现在这么多,但为了有看头和及早送达读者手里,每天要从几百篇稿件中选稿上报,选中率低;1145分又要截稿付印出报送市场,紧张得让人哇哇直叫。但,就在这高压环境中,《姑苏晚报》发行量越来越大,还走出了日报、商报、现代苏州及电视台总编等今天苏州一批主流媒体的领军人物。办报出人,这也许是你一生最为宽慰的一笔?

2009年,你退休了。但你仍然属于报社,属于报纸。每天,你都要到报社坐一坐。一个人静静的,看报,又是看报。每周五老同志碰头,与你聊上几句,又是关于报纸的事。说你是“报痴”,一点不假。

你走后,我把你退休后出的书《纸醉笔迷》——报刊作品自选集拿出来翻看。作为报纸老总,你曾亲自采访、写稿。近二十万字的自选集留下了你从业26年可圈可点的文字,留下了你对亲人友人的真情和爱情,也留下了你刻苦努力诚实做人的轨迹。凡头,从你的书里,知道了你的父母一辈曾为新中国浴血奋斗过,你的大舅在战地采访中牺牲;知道了你的外祖父——著名戏剧家、文学家阿英在苏州的故事;知道了工农兵学你都做过,加上卖报,五个行当全了。你拥有这些宝贵财富,可从来没有听你炫耀过啊?

抚摸着扉页上留下的你给我的亲笔签名,我悲叹斯人已去。生命这长长的链子,有那么多的无常。从某个链子上掉下来,是常有的事。但是凡头,我不要你现在,我没有一丝准备······

知道你的病情,那是去年1116日在报社。说这次体验发现你的身体情况非常不好:患有原发性癌症,已住进医院。还说,你不知道自己的病情。

当天中午,我忍不住打电话给你夫人。她正在上海,带了苏州医院的诊断去上海会诊。她告诉我,情况非常严重。专家说,不能开刀。因为你每天必须服扩张血管的药。如果开刀,一定要服凝血的药,这样的矛盾无法调和,并且其他治疗手段已经不宜使用。

然后,你夫人通过组织转告大家,不要打扰你,让你安静的度过最后的时光。

此后的日子,我们在焦虑中度过。每周老同志碰头,见面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听你的病情。办公室、电脑房、印刷厂、食堂,凡是知道你的人,都牵挂着你。我知道,许多人处在矛盾中:想去看看你,又怕打扰你。

那天,我和一位老同志实在忍不住,约定去看你。在病房,见你已经装了气管支架,正在吸氧。摸着你的手,我们无言以对。

元旦过后,有人告诉我,你想见我。我知道,你想念报社,想念我们曾经相处的日子。病房里,你正在看电视,脸色正常,精神也好,我们聊天。我心中暗喜,或许会有奇迹出现?

1月底,有同志告诉我,你吃不下,咳血,责备夫人隐瞒病情,说走也要走个明白。2月初的一天,你特别清醒,你夫人把病情告诉了你,你出奇地平静。

又一次去看你。你轻轻地呼应了我。说,我没有什么牵挂的。你坦然的神情透着几分轻松。

知道你走,是年初五下午。有人告诉我,你已于初二走了。你交待:如果春节期间走掉,请不要惊动大家,待假期过后告知;一切从简。

没有预料到你已悄悄远去。凡头,你在天堂行走,可以不那样累了吧?

   阅读(?)评论(0)
上一篇: 读除夕 下一篇:心向自然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