拙政园里忆徐灿

标签: 荷风送香  
2019-04-03 10:44 阅读(?)评论(0)

拙政园里忆徐灿

杨民

著名的拙政园自她诞生以来,历经五百多个年头,做过迏官贵人的私宅,做过大清王朝的官衙,也做过太平天国的王府,历代园主人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园林里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,爱恨情仇的故事。

江南的初秋,淸静、淡雅,丝丝秋雨飘然而下,把阵阵秋意带进了拙政园;池塘里的浮萍已经没有了夏日里的青翠,仍残存着一伤迟暮的绿意,秋雨细打浮萍,仿佛述说着生命即将凋零的惆怅,给人带来了一缕湿漉漉的忧伤。望着那秋风细雨中的点点浮萍,令人想起了明未清初拙政园曾经的女主人,字湘萍,名徐灿的一代才女。在这秋色渐浓的拙政园里,恍惚间仿佛徐灿正信步走在长廊下,面对着亭台楼阁、满园花草轻轻吟诵:“雨过几枝红倦,寂寂琐窗西畔。半梦半醒时,谁向绣衾低唤。魂断,魂断,花也为人长叹。” 

是啊,拙政园里的一石一木,一花一草都要为徐灿长叹,古往今来的世人都要为湘萍魂断,当时又有谁能知道,当美貌端庄,才高八斗的徐灿走进拙政园之际,多舛的命运就如影随形地伴随着她今后的人生。

徐灿,儿时住在苏州城外支硎山下的一座山庄里,其父明朝光禄丞徐子懋经史皆通;其祖姑母徐媛也是一位著名的女诗人,嫁与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为妻。故而徐灿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,其父称徐灿“幼颖悟、通书史、识大体”,为徐子懋所钟爱。徐灿才华横溢,不但擅诗赋,而且工绘画,仕女图画得极好,形神兼备,笔法古朴。书法极佳,晚年出家后抄写的经书都成了地道的抢手货。支硎山及周边的天平山、灵岩山、花山风景倚丽,人文历史厚重,加上家传的浓厚文学氖围,在如此环境浸润下的徐灿,未出嫁之前,诗词在当世已经名闻于世。

出嫁之前的徐灿,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。山庄里古木参天,浓阴弊日,浅浅的篱墙,曲曲的山径,清清的小溪,袅袅的池柳,满坡的果树硕果累累,遍地的百花争奇斗艳;女伴们相约一起去采撷,摘了水果,采了鲜花,小轩窗下轻拭香汗,慢摇纨扇;或操棹弄舟,月下采莲,或莳花赏菊,独倚高楼,是何等的欢乐和烂漫。兴之所致,三五成群,跋涉在群山的古道上,看山峦逶迤,巨石磷绚,听风动松柏,流水潺潺,凭吊千年的古迹,抒发思古的幽情,感叹那馆娃宫里吴王西施今安在?空留响屧长廊意悠悠。(注1

明崇祯七年(1634年),徐灿告别了闺中生活,嫁给了钱塘望族公子陈之遴为继室,说起这段婚姻还有一段近乎神话的传说。据说接连遭受丧妻和考试不第打击的陈之遴为了排遣心中愁闷,一天游历于吴中支硎山一带,恰逢大雨滂沱,陈偶然闯进徐氏山庄避雨,竟伏在长廊里酣然而睡。徐家老爷徐子懋,此时正休息在家,午睡时梦见一龙飞卧栏杆,醒来,正琢磨此梦是凶是吉,忽见仆人来报,有一青年男子伏栏而卧。急忙赶来,仔细一问,才知是与自己同朝为官的海宁望族、京兆尹陈祖苞之子陈之遴;谈吐间陈公子才华横溢,徐老爷心中大喜,岂非此人便是乘龙快婿?于是一段才子才女姻缘就此天成。

徐灿与陈之遴的结合带來了幸运,明崇祯十年(1637年),陈之遴进士及第,高中榜眼,从此开始了官宦生涯,这一段时间夫妻俩恩爱有加唱和酬答,生活十分幸福。

可是,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摇摇欲坠,动荡险恶的时局很快便打断了他们的幸福。次年冬,清军攻破长城,陈之遴之父陈祖苞时任京兆尹,被刻薄寡恩的崇祯以守备不力之罪判以死刑。陈之遴为了父亲免遭戮刑,混入狱中,以探视为名,毒杀了父亲,崇祯为此将陈之遴革职“永不叙用”。此次事件对陈之遴打击甚大,亲手毒杀亲生父亲,这是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选择!从此他与刻薄寡恩的朱明王朝彻底决裂。清顺治二年,南京城破之日,陈之遴第一个便投降了清朝,官至滿清王朝大学士,当朝一品。顺治六年,陈之遴从徐灿族人手中买下了拙政园,作为他和徐灿在苏州的新家。

徐灿住进了拙政园,这美丽的园林她是钟爱的,徐灿存世的诗集和词集都以“拙政园”冠名,可见拙政园在她心中的地位。可是,在拙政园七年的生活,幸福似乎正在一点点离她而去。丈夫的降清被江南士林所不齿,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徐灿也对陈之遴心存不滿,可是温柔敦厚的徐灿,不会象她拙政园里的邻居柳如是那样逼着丈夫为明王朝殉难,只能欲语还休,用诗词表达对亡国家破的伤痛,对丈夫的委婉劝喻。在《答素庵西湖有寄》中更明确地规劝:“从此果醒麟阁梦,便应同老鹿门山”,“寄语湖云归岫好,莫矜霖雨出人间”。还有“故国茫茫,扁舟何许?夕阳一片江流去。” 可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陈之遴何尝听得进去,反而渐渐疏远了妻子,七年里陈之遴从未回过拙政园,个中原因今人已不知所以,但漫长的七年似乎说明了问题,有人考证,陈之遴在北京不但有偏室,还经常流连于青楼瓦肄。

感情丰富,对丈夫一往情深的女词人写下了“频寄锦书鸿不去,怕近黄昏,帘幕深深处”,这首词题十分醒豁,《每寄书素庵不到有感》(注2,寄书丈夫“不到”是何因?女词人心生疑窦。在另一首《蝶恋花》里,徐灿自比花儿,将丈夫比作蝶,发出“蝶不恋花花恋蝶”的哀惋感叹,可多情的词人依然一往情深,希翼“日夜随郎从未别,何须去共吴门月。”夫妻千里分居,鸿书难通,可梦里却是日夜随郎,忍把家乡明月抛却,读来不禁令人扼腕长叹泪滿长襟。《病中寄素庵》里,病中的女词人,写下了“恹恹半息,强写个平安”,“薰风虽软,莫便试轻纨”,自已患病却反叮嘱远方的丈夫注意保重,不要因为春风咋起就脱去棉衣,一腔似水柔情读来令人感慨。七年里,徐灿也曾偶尔主动赴京探亲,可千里迢迢临近京畿时,却在《将至京寄素庵.滿江红》里,写下了“鸿去尽,书难托。叹征途憔悴,病腰如削。咫尺玉京人未见,又还负却朝来约…”,真是漫漫旅愁尚未了,郎君负约添新恨,字里行间点点都是辛酸泪。

七年里,独守空园的徐灿,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,流连于拙政园的花影摇曳,波光剑滟和亭台山石之间,挥毫泼墨,呤诗填词,排遣那无边的寂寞和闺愁。早春二月,春寒料峭,淸晨,半揽窗帘,只见那一枝梅花半吐,点点露珠,恰似那闺中少女的粉泪,惹得主人心生怜意,徒生一丝好花不常开的惆怅。傍晚,独立西楼,明知无人却强要凭栏,只期望留一份希望,添一份慰藉;只见那天地间暮色四合,晚露红遍,倦鸟归林,栏杆拍遍却无人应;夜色渐浓,花自凝泪,冷月无声,独坐窗前,看那灯花点点,曾经的花前月下山盟海誓悄悄在心中绽放,那份思念,那份忧伤,化作朦胧,模糊了双眸。

到了深秋,拙政园里,红的枫叶、青的松柏、黄的银杏,满园一片灿烂,唯有碧池里的残荷已是一派萧疏,假山下,花丛间,秋虫鸣唱,撩拨起主人“欲将心事付瑶琴”,信手欲弹却罢,知音何在,弦断谁人听?江南的秋雨,细细绵绵从早下到夜,湿漉漉的秋意凉了闺阁也凉了心境,在这寂寞恨更长的秋夜,罗衾难耐秋寒,无人共剪红烛;唯有轻展书笺,浓墨纤笔,千种幽怨和万般思念化作了句句诗,片片词。

 顺治十三年(1656年),突然的变故结束了夫妻千里分居的生活,可是这团聚不是幸福而是苦难的开始。陷入南北党争的陈之遴被顺治皇帝判了个全家流放关外,徐灿也随丈夫成了流犯。七个月后,顺治爱惜陈之遴是个人才,赦免了他,可是到了顺治十五年,陈之遴再次获罪,这次顺治没有宽宥陈之遴,藉没了包括拙政园在内的全部家产,全家二百余口流放尚阳堡(今铁岭市一带)。可怜徐灿这个柔弱的江南女子,过去的一品夫人,流落在人迹稀少的北国,作为流犯在苦寒之地整整生活了十二年。在漫长的流放生涯中,陈之遴徐灿夫妻时刻惦念回到江南,重圆碧波弄舟、名山访古的清梦。缘此,夫妻便把自己在流放处居住的茅庐,命名为“旋生堂”,祈望有朝一日,全家能吉祥平安地回到江南故乡的草堂,陈有词云“何时黄菊映归舟,扬子江头,西子湖头?”,徐灿也有“归计年年切,今年定得归”的诗句,共同表达了对故乡无限的思念。

 柔情似水的徐灿可谓情深意长,对丈夫不离不弃,陈之遴在她的关怀照顾下,于康熙五年(1666年)在尚阳堡走完了他人生最后的道路。在此期间,他们的两个儿子也先后去世,生离死别接踵而来,徐灿在尚阳堡经历了人生最痛苦的经历。

 初来之际,尚有丈夫儿子陪伴,可如今四顾茫茫茕茕孑立。最恨那天高云淡万里清秋,独立寒江之畔,看那一江碧水悠悠向东流,萧瑟秋色染遍霜林,千里原野一片枯黄,北雁斜飞向南归,那声声的雁呜勾起了徐灿多少的乡愁;那长眠于北国的亲人何时魂归故里?此情此景何以堪,不由百感交集,心如刀绞,泪雨纷飞。

康熙十年(1671年),康熙皇帝北上祭祖,当徐灿得知后,她决心冒死进谏,祈望能将丈夫儿子的遗骨运回故乡,为此她将手绘的上千幅观音大士画像送给了当地官员和皇帝的亲随,得以在康熙经过时,跪在道旁,举状请愿。十八岁的康熙问:“宁有冤乎?”
    徐灿曰:“先臣唯知思过,岂敢言冤?伏唯圣上覆载之仁,许先臣归骨。”

 也许康熙读过徐灿的诗词,欣赏她的才情,同情她的遭遇,也许年轻的康熙尚未练就大清皇帝的铁石心肠,也许徐灿的观音大士画像起到了一定作用;望着眼前典雅的旷代才女,关外严酷的寒风也未能消去她脸上那与生俱来的高贵,康熙萌生了恻隐之心,破例同意了徐灿的请求,陈之遴因此成为了大清流放史上死后魂归故里的第一人。

 南归之后,徐灿住在陈之遴老家浙江新仓小桐溪南楼上。在经历了这么多变故之后,命运多舛的女词人看破了红尘,看淡了万物,选择了皈依佛法,每天诵经焚香,青灯古佛,成了虔诚的佛家弟子。许是为了感谢观音大士,曾画大士像几千幅奉献吴越各处寺院,成了世人争相收藏的珍品,清王室也不例外;《钦定秘殿珠林续编·乾清宫藏七》内收徐灿“画瓶莲大士”一轴,白描画观音大士,莲花绕身,倒瓶立水,时为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,这是昔日的一品夫人徐灿留给清廷最后的纪念。从此她淡出了人们的视野,淡出了历史。康熙三十七年(1698年)夏,一代才女徐灿驾鹤西去,去世时面色如生,异香滿室。

    经历了亡国家破的悲痛,爱情的迷茫,十二年的流亡生活,使徐灿的词作品立意深远,词境开阔,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平。淸朝大诗人陈维崧评价:“徐湘萍,才锋遒丽。生平著小词,绝佳,盖南宋以来,闺房之秀,一人而已。”认为除了李清照,无人能比!

三百多年过去了,徐灿的一切已经成了如烟的往事,当我徜徉在游人如织的拙政园时,已经找不到徐灿的点滴遗迹。我问一个导游:“知道徐灿吗?”,姑娘一脸的茫然,反问我:“徐灿是谁?”

我无语,是啊,徐灿是谁?

一个从支硎山下走出来的姑苏女人,

一个柔情似水忠贞不渝的湘萍夫人,

一个旷世奇才的诗人、词人和画家,

一个名甲天下拙政园曾经的主人。

    

 

1:这段生活见诸于徐灿《初夏怀旧》《怀灵岩》《秋感八首》等诗词。

2:《每寄书素庵不到有感》,素庵,陈之遴的字。   
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