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咯”字解惑——回忆我的一位小学老师

标签: 荷风送香  
2019-05-13 12:56 阅读(?)评论(0)
“咯”字解惑
——回忆我的一位小学老师
张志琳

在我们常用的3500个汉字里,有一些字看似简单,实质比较复杂,使用时常常发生错误,如。这两个字都是多音多义字,如,《新华字典》就标出三种读法;解释三种:1、箭靶的中心,2、真实、实在, 3、助词。作为助词,可以表形容词性,表人,表所属关系,表肯定语气等。在《新华字典》里也标出三种读法,而它的解释竟多达十种。

通常,的错误常常犯在该写的时候,写成,该写的时候写成。这在正规出版的杂志、电视的字幕上屡见不鲜。究其原因,盖出于两字都有助词 的担当,读音相同。

很幸运,在发蒙的年代里,我遇到了一位吴老师,是她的教诲,让我明辨了这个问题的是与非。

那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。我进入小学三年级,吴老师到班上教语文。她三十几岁的样子,留着两条长长的辫子,美丽的大眼睛紧紧盯着我们,生怕我们不守纪律,上课胡闹。其实我们很爱她来上课。因为她总是穿得既漂亮又别致,加上亭亭玉立的身材,与晃动在眼前、那些老是穿着蓝色或者黑色衣服的各种各样的人很不相同。我们喜欢她。

但是看到她,我有些紧张。因为她常常会在课上叫我起来回答问题。一次,她拿着作文本读了起来。我一听,是我写的呀。我又紧张起来。她和颜悦色地说:这篇作文写得好。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,就是乱用。接着,她把应该怎样使用这两个字向我们作了讲解。我们越听越糊涂,嘴里高声喊着:听懂了!,其实是不用脑子的习惯性应付,是想混过去算了。然而,我们的错在继续。看得出,吴老师很焦急。

又是语文课,她进了教室。行过上课礼后,她把我叫了起来,说:你把这篇课文用苏州话来念。我蒙了:老师一直强调大家用普通话交流,今天怎么变了?但老师的指令要执行。我就用苏州话读了起来。读着读着,我发现,凡是读到的地方,我总是用来替代。课文读完,老师就讲开了。

她说,苏州人讲话经常用到这个字,其实它就是普通话里的字。今后,凡是写作文或者造句,大家分不清楚的时候,可以用来试一试。用得上,那就应该是,用不上,那就应该是。说完,见她长舒了一口气,一脸兴奋的样子。

吴老师的这一招,还真是管用。每当我不明了该用还是时候,用一试,立刻清楚了,真是屡试不爽。班上其他同学也解除了和我相同的苦恼。我们的语文成绩都有了大步的提高,愈来愈喜欢吴老师的课,与她也越来越亲近。有时候,她会在假期邀请几位同学到她网师园附近的家里玩。那是庭院深深的大户人家,书香飘逸的苏州人家。

后来的几十年学习、工作生涯里,我一直用吴老师教的办法来规范自己的写作。我也常常用这个办法来检查其他人写的各种文章。只是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:用吴语的替代普通话中的,有没有权威依据呢?

不久前,我在著名的吴语言专家石汝杰先生主编的《明清吴语词典》里,见到了的注释:读音ge ;解释三种,其中之一为结构助词,的,地。

  “之惑,我在吴老师那里得到了解悟;也在丰富的吴侬软语里找到了它的另一种音容笑貌。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